天水市人民政府 县区动态 迈上致富路 唱响幸福歌

发广告找微总 1000+人已得到帮助

提示:武威便民信息发布请加微信cairen0123,目前发布信息有公益援助优惠,全城最低价5元/天起,商业广告15元天起,即将恢复原价。

  2013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56个,贫困人口16.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9.5%;

  2018年底,累计脱贫16.26万人,退出贫困村172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8%,以漏评率、错退率为零的优异成绩顺利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

  2019年,脱贫3688人,退出贫困村20个,剩余贫困人口4585人、贫困村3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1%。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甘谷县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提升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总体思路,确立了“五年整县摘帽、两年巩固提升”的攻坚目标,举全县之力通过产业就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多渠道攻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易地搬迁让贫困群众住上新居

  日前,沿甘谷县南滨河路向东,欣赏着路边生机勃发的田野,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六峰镇六峰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个小区的环境也太好了,城市里的小区也比不上啊!”刚进入小区,记者们便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栋栋特色鲜明的高楼拔地而起,合理的布局,精巧的结构,完善的设施,使这里成为甘谷县实施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的点睛之笔。

  “过去住的土房子,条件差,一到晚上老鼠就在房梁上乱窜,吓得小孙子睡不好。下雨天踩着两脚泥,用水得去院子里接,干净水用桶拎进来,脏水再用桶拎出去倒掉,非常不方便。现在多好,自来水就在家里,干净、方便,下雨天再也不用踩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淑梅说起去年搬进的新家,脸上抑制不住喜悦。

  尽管六峰镇紧临甘谷县城,但该镇南部山区大部分群众居住地离镇区偏远,山大沟深,沟壑纵横,群众上学就医极不方便。为了挪出穷窝,改变穷貌,斩断穷根,六峰镇立足镇情实际,在姜维大道西侧,高起点、大手笔规划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期工程总投资9900万元,共建住宅437套,安置贫困户205户,同步带动搬迁非贫困户232户;二期工程总投资4598万元,2018年5月全面开工,目前已建成二层砖混结构住宅院落121处,让边远偏僻地方居住的群众真正‘挪穷窝’,搬到好地方。”六峰镇党委书记王立斌说,六峰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镇上建了6个扶贫车间,解决搬迁后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安排村民到产业园区务工,解决公益性岗位,让搬来的群众有就业岗位,有稳定收入,有致富产业。”

  在甘谷,这样的易地搬迁项目远不止这一处。甘谷县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决要素,大力实施“水、电、路、房、网和农村人居环境”、“5+1”清零工程,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698.8公里,硬化砂化自然村道路1171.5公里;建成9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1.93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通自来水农户比例达到95%;实施危房改造8892户、易地搬迁2660户13736人;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87个、整洁村260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富民产业让贫困群众劳有所得

  记者走进甘谷县金山镇蒲家山村辣椒红了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时,工人们正在按照工序加工干辣椒。辣椒红了合作社是一家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合作组织,采取“统一育苗,统一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推行订单农业。

  “目前辣椒种植面积达2000亩,涉及4个村1000多户贫困户,每户最少种植2亩辣椒,收入在七八千元。”甘谷县辣椒红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义告诉记者,合作社一方面和农户签订青辣椒和红辣椒的保底收购价,另一方面和外面的市场签订销售合同,保证农户的农产品种得好、销得好。“我们的合作社还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让他们就近就业。5月至8月是用工高峰期,每天需要工人100多人,每人每天保底收入最少60元。”

  金山镇米谷川村村民王娇香是一名在甘谷县辣椒红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合作社打工两年了,平常农忙时她就在自家地里干农活,农闲的时候就到合作社帮忙,“去年干了三个月,挣了4000多块钱。”

  甘谷县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坚持整流域推进与精准到户到人相结合,下大气力推进“整流域开发+农发公司+扶贫车间+四大支柱产业”产业扶贫体系,全县果品、蔬菜、养殖业规模分别达到58万亩、28.5万亩、463万头只,总产值达到60亿元。成立了普众农业产业发展公司,为6769户贫困户落实扶持资金3964万元,为6800多户贫困户入股配股1.2亿元,贫困群众有了稳定产业收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63家、龙头企业62家、家庭农场156家,每个贫困村都形成了1—3个主导产业,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扶贫车间助力困难群体增收

  2018年5月,甘肃省首个脱贫攻坚扶贫车间在甘谷县挂牌启动。这一创举,在我省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扶贫车间主要是解决了部分到镇区陪读的群众,无固定收入和易地搬迁群众无法稳定就业两个突出问题。”记者在六峰镇六峰扶贫车间采访时,甘谷县腾达实业有限公司主管狄栋告诉记者,六峰扶贫车间目前安置就业群众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人,人均月收入平均达到2300元,年加工订单10万件套,业务收入达20万元,“我们的扶贫车间让陷于‘顾家和赚钱’两难的留守妇女和孤寡老人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农村人口红利得到充分挖掘,企业用工、经营成本大幅降低,为脱贫攻坚在冲刺阶段又新添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甘谷县针对部分群众既无致富技能又无法外出务工这一突出问题,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参与”的思路,探索推行“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和培训课堂设立在村一级,积极打造贫困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既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照顾家庭两不误,又让企业降低了用工成本。目前,全县已建成运营“扶贫车间”72家,带动群众就业2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100多人,员工每月务工收入在1600元至2300元之间。

  随着一项项扶贫政策更加精准地“滴灌”到贫困村、贫困户,甘谷县脱贫攻坚的画面被不断刷新:新房在崛起、产业在发展、道路在延伸,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大地上,甘谷县正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勇前行。

武威便民加微cairen0123
关注微帮公众号
拼多多大额优惠券
微帮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