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房,10年后仍然能稳赚不赔吗?

发广告找微总 1000+人已得到帮助

提示:武威便民信息发布请加微信cairen0123,目前发布信息有公益援助优惠,全城最低价5元/天起,商业广告15元天起,即将恢复原价。

  今天的内容,要帮大家解决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都说我国未来要做大城市群,那这么多的城市群,到底哪个最有前景,哪个城市群的房产最值得买(300785,股吧)进?

  首先,简单回溯一下历史:

  城市群这个概念,最早提出来都是2006年的事了,在当年出台的国家“十一五”规划里,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2年十八大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及“十三五”规划,要求建设总计19个城市群。

  2015年,《人民日报》宣布,我国将形成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5个超级城市群。

  201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2019年,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又指出要“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提法花样翻新,概念层出不穷,数量忽多忽少,重点忽明忽暗,如果你此前对城市群没有啥概念,确实容易被绕晕。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城市群”呢?前前后后这么多城市群,到底哪些才能成气候,值得我们去买入呢?

  業問先直接给大家上结论:

  从实力、定位和概念上来说,完全不用担心前景的,可以放心买入的城市群,有且仅有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当然,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里面具体怎么买,也需要一些挑选的技巧,但总体来说不是特别难,总体风险也相对较小。

  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外,相对价值还行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和成渝。

  之所以说是相对价值还行,是因为这两个城市群因为发展定位、人口结构、地域特性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最终也能形成相当规模的发达城市群,但城市群里面的落差会比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要更大,单就买房这件事来说,里面隐含的坑也更多。

  长江中游城市群比较特殊,虽然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都很不错,但长沙、武汉基本上都是强省会弱周边的状况,而且从投资角度来说,或者因为政策限制,或者因市场供需关系,现在入场的话,都需要有长持的耐心。

  至于其他的城市群,基本也就是只有一个文件,包装了一个概念,最终或许能够顺利“成群”,或许不能,但業問觉得整体投资的价值不大。

  与其从“城市群”的概念来找投资的方向,还不如具体到一个一个的城市来分析,这样的话还是能找到像西安、郑州这样值得入场的好城市。

  为啥会有上面的结论?第一是人口流入的情况,第二是产业结构和增长空间,第三是各种政策落地的执行力。

  人口方面,2011年到2016年,北京和上海是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地。

  随着北京和上海开始明确控制人口总量以后,第一个变化是人口还是往周边溢出,天津、杭州都由此受益。

  第二个变化是广州和深圳成为了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地。

  按照规划,到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将在2000万人左右,而2019年广州常住人口为1530.59万人。如此一来,2035年以前,广州平均每年可增加约30万人口。

  至于深圳,不仅连年保持着常住人口的高增长态势,2020年更是计划新增户籍人口50万,而且深圳在对高端人才的吸引程度上,目前仅次于上海,优于北京和广州。

  以前的深圳是年龄结构年轻,但高学历人群占比不一定比得过北上广,但现在地方砸下重金,给引进的高端人才派红包、分房子、给高薪,已然有了弯道超车的迹象。

  上海虽然也在主动控制人口规模,但目前的态势更像是“腾笼换鸟”,中高端人才仍然对上海趋之若鹜,而一些相对不那么赚钱的产业和人口,则开始往周边城市分流。

  总体来说,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是诸侯分治,那长三角就是向心力极强,以上海为核心,以区域性的二三线城市群为延展,整体产业配套和人口分布都非常好。

  成渝的话,作为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超大城市,在片区内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也是毫无疑问的。

  虽然在吸引跨省人员的魅力上不如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但也确实在西部形成了明确的虹吸效应。

  至于其他的城市群,虽然龙头城市新增人口的势头也不错,但总体来说人口流入的来源主要还是本省及周边,不太像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那样是更多吸纳跨省的人员。

  这也是为啥業問会说,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成渝之外,其他城市群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然后是得看产业。

  为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成渝能够吸引人口流入,因为总体来说,这几个城市群不仅GDP总量高、增长快,更重要的是具备明显的产业结构优势,而且能够提供大量的高薪工作。

  哪些行业能够提供高薪工作?基本上都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精密制造业和金融等几个领域,而这些行业本身也是高度集聚的。

  另外,城市群的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所能创造的中高收入就业岗位也会越多。

  总体来说,在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上,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仍然独占鳌头。而且两个城市群各有优势,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至于京津冀,由于北京严控人口并主动将部分产业功能外迁,所以这几年产业人才是处在净流出的状态。

  成渝里面,能够更多吸引高薪人才的更多还是成都,重庆受限于产业结构的问题,在这方面的竞争力要略逊一筹。

  至于其他城市群,也不是说没法靠产业吸引人,但它们所产生的人口流入,主要还是靠行政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方式来加速完成的,产业本身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最后是得看政策落地的执行力。

  我之所以强调执行力,而不是单纯的政策,就是因为这几年各种政策利好实在太多,都快数不过来了。

  国家出政策是好事,但能不能执行下来,得看地方上的本事。不是每个国家派发的红利,都能被地方转化为实打实的收益。

  从業問的角度来看,文件和政策只对人口持续增长、产业持续优化的城市群有效,对于那些人口增长乏力,产业也看不到亮点的地方,文件和政策最终也都只能落在纸面,很难真正兑现。

  尤其现在我国经济已经从高增长阶段进入L型筑底周期了,还真不是每一个上面画下来的饼,下面都能一五一十的消化掉。

  最后,简单粗暴的打分建议环节:

  10分:满分区域,未来国运的首要担当。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议重点买入上海、深圳。除此之外,可以重点关注杭州、苏州、南京、广州、珠海、佛山、东莞这几座城市。

  8分:还行的区域,值得重点考虑的高价值区域。

  京津冀、成渝城市群,建议重点考虑北京、成都。

  如果为了“高考红利”可以布局天津,如果考虑性价比可以去北三县。

  重庆之所以在优先级上略逊于成都,一方面是本身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入的状况不如成都“优质”,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整体表现也不如成都健康。

  成都和重庆之外的周边城市,業問的建议是自住按需求买,投资就算了。它们都是被这两座区域超级城市虹吸的命。

  6分:可以考虑的区域,布局没问题,但选择要谨慎。

  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可以算是典型的6分区域。

  这两个城市群都是典型的点强面弱的状态,产业和人口发展上虽然比不过前面的几个城市群,但优点就是能够最大化的集聚周边区域的产业和人口,并在核心区域内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所以,长沙、武汉、厦门、福州都是可以考虑的长期投资的城市,至于南昌……我暂时还看不到江西后来居上的魄力和决心,再观察观察吧。

  所有在上面没有被提到的城市群,在業問看来基本都只能打到6分以下,也就是“没事别过去投资”的区域。

  第一,这些城市群的概念最终能不能落实,还真是个问题。

  第二,我总感觉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这样的概念,最终也都是方便对应城市群里面的几个核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保持自己的稳固地位。

  所以,就像業問前面说到的那样:这些城市群里有值得投资的城市是没错,但从投资角度来说,城市群的概念反而是需要排除的“干扰”因素,更值得关注的是目标城市的综合素质本身。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大家总体厘清对于各大城市群的认知。

  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加業問微信申请加入区域群,数千位群友等着你哦!

  最后帮菜基打个小广告!

  菜基的基金入门课上线啦!拼团价1折仅需9.9元,就可以获取全套的基金赚钱知识!

  无论你是零基础的理财小白,还是每月闲钱理财的上班族,或是想要长期配置基金的新中产,先从这套课程入门绝对不会错。

  如果你认同现在的行情正是布局的好时候,那不妨赶紧行动起来哦!

  如果你想一步到位,成为基金年度会员,请添加菜鸟学院 | 小2微信(caidaozhushou2)咨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武威便民加微cairen0123
关注微帮公众号
拼多多大额优惠券
微帮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