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富思进 奋斗以成——庆阳市激发内生动力决战脱贫攻坚走笔

发广告找微总 1000+人已得到帮助

提示:武威便民信息发布请加微信cairen0123,目前发布信息有公益援助优惠,全城最低价5元/天起,商业广告15元天起,即将恢复原价。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百名记者走基层

求富思进 奋斗以成

——庆阳市激发内生动力决战脱贫攻坚走笔

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贫困户张文财喂鸡。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路娜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庆阳,山川沟梁峁塬兼有,地形复杂,基础薄弱,脱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受政策福利和惠民举措的恩泽,庆阳革命老区广大贫困山村基础大变,条件大好,一改旧时模样。

  看着基础面貌日新月异、扶贫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方黄土地上不甘落后的人们,感恩奋进,与命运抗争,与贫困“决裂”,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奋发脱贫、奋斗出彩的生动故事。

  1 心怀希望坚持奋斗

  提起庆阳北部的环县,熟知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将它和广袤、干旱、贫穷这几个词联系起来,其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皆属庆阳之最。

  贫穷的人们,一样有强烈的求富思进之心。

  罗山川乡大树塬村的李相玉就和贫困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

  9年前,李相玉还是大树塬村响当当的有钱人,他曾在陕北一煤矿揽上了运煤的活计,虽说辛苦,但也为他攒下了30多万元的积蓄。

  2010年,返乡后,李相玉花20万元盖起了8间新房,用十多万元给儿子娶了媳妇。随后,他又开始在县内外打零工。

  2013年,借助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李相玉搞起了养殖,一次引进了85只小尾寒羊,成为全村的养羊大户。

  然而,这次养殖却成了李相玉家由盛而衰的“滑铁卢”。

  由于养殖经验和知识欠缺,李相玉家的羊相继患上了肺病、胃病,不到半年时间,整圈羊几乎全部死亡。李相玉前前后后赔了14万元。

  祸不单行。在此前后,李相玉的媳妇因病做了两次大手术,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儿媳离了婚,他又给儿子张罗了一门婚事。

  李相玉在物质和精神上受到了双重打击。“日子突然从人前过到了人后,我觉得非常丢人,那几年不见人、不上街、不走亲戚。”李相玉回忆,他觉得自己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2014年1月5日,对李相玉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孙子李永琦出生了。看着胖乎乎的小子,李相玉的心阵阵悸动。

  “为了孩子,我也得甩开了干。”“如果我这样消沉下去,家散了怎么办?”“以前能把日子过好,现在有啥不行?”……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相玉决定重新站起来。

  李相玉遂决定种植金丝穗,准备学习做笤帚。“我在内蒙古务工时,曾见当地人做笤帚,每家收入至少四五万元。”李相玉说。

  2014年至2017年,李相玉将金丝穗从1亩种到了10亩,笤帚的效益也跟着翻了番,但收益并不可观。

  倔强的李相玉不服输,他先后多次到内蒙古取经,将别人的产品带回来细细研究,并在金丝穗种植管理、产品升级更新上做了创新。

  “别人能行,我咋就不行?”李相玉说,“金丝穗是个宝,籽可以做饲料、杆可以做饲草、穗可以做笤帚,这个产业一定行。”

  令李相玉喜出望外的是,2017年底,环县电商办对口帮扶上了大树塬村,李相玉的笤帚从线下走到线上,销售渠道变得更为广阔。

  2018年,李相玉的手意外受伤,只做了2000多把笤帚,就创收1万多元。“今年我种了12亩金丝穗,手现在也好了,保守估计,纯收入可达5万元。”李相玉给记者算了笔收入账。

  不仅自己做,李相玉还带动周边4户群众每家种植金丝穗10亩以上,免费传授他们做笤帚的手艺。“我负责统一收购,然后交给电商办。”李相玉说,得抱团把规模和影响做上去,才能真正捞到金。

  2017年,李相玉家被确定为贫困户,随后低保、免费棚圈及揉丝机、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相继落地,他再次搞起了养殖。

  如今,羊、猪、驴、鸡、鸭、狗、兔子、鸽子,李相玉每天悉心经营着这个“动物园”,而且种着100多亩耕地。除了这些,他坚持每天将耄耋之年的父母背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给他们喂饭、侍候。

  这些年,岁月在他身上刻下了沧桑,却也沉淀了自信和坚毅。虽然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李相玉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2018年,李相玉还清了所有欠款,并已顺利脱贫。

  只要心怀希望、坚持奋斗,生活总会露出笑脸。

正宁县三嘉乡关川村残疾人关长俊给羊喂草。

  2 志气愈坚步履愈稳

  去年以来,庆阳市有两位残疾人受到当地媒体“热捧”,一位是环县天池乡曹李川村罗望民,一位是正宁县三嘉乡关川村关长俊。他们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素未谋面,却有着共同的默契——不向命运低头。

  17岁时,因为一场意外,罗望民右腿高位截肢。身体的痛苦和心里的痛楚深深煎熬着这位青年,他曾尝试用绝食、跳楼等方式结束生命。

  出院回家后,看着忙前忙后和日渐憔悴的父母,罗望民一次次地问自己:“难道真的要让父母这样伺候一辈子?”“残疾人就什么都不能做,人生就一点意义都没有?”

  2003年春节刚过,在父亲的帮助下,18岁的罗望民独自一人在距家20里外的乡镇街道办起了门市部。在这里,罗望民不仅重燃了生活的斗志,而且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成了家,有了孩子。为解决一条腿“慢”的问题,他还学会了骑摩托车,考取了小汽车驾驶证。

  2008年,罗望民来到庆阳市区务工。他与妻子陶林林给楼房外做保温、粉刷工作,每次上楼时,自己爬一会,妻子背一会,虽然很辛苦,两人却配合默契,夫妻俩赚钱给家里盖了新房子,买了小汽车。

  间歇性的务工,来回折腾较大,收入还不稳定,罗望民和妻子商量,决定回家搞养殖。

  2018年,罗望民在自家原有5头牛、10只羊的基础上,用务工积蓄进行贩卖、育肥,滚动扩大规模。一年时间,他家的牛存栏迅速扩展到14头,羊存栏也扩大到35只。

  坚韧、勤快、有干劲的罗望民被曹李川村“两委”相中。随后,他担任起了所在村民小组——峁旦组的组长。

  在他带领下,峁旦组44户群众,养牛5头以上的农户10户,羊存栏20只以上的农户11户,该组牛存栏100多头、羊存栏400多只。

  在庆阳市最南端的正宁县三嘉乡,残疾人关长俊也有着另一番奋斗人生。

  55岁的关长俊是三嘉乡关川村人,两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致残,双腿萎缩,不能直立行走,姐姐背着他读完了小学。

  “虽然我的双腿残疾不能走路,但我的双手不想闲着。”关长俊说,他种过西瓜、经营过果园,还经常指导村里的果农修剪果树。

微帮便民信息总站weibang78
发广告接单加客服cairen0123
拼多多大额优惠券
淘恋找对象关注【免费】
关注微帮联盟
微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