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日报社主办

发广告找微总 1000+人已得到帮助

提示:武威便民信息发布请加微信cairen0123,目前发布信息有公益援助优惠,全城最低价5元/天起,商业广告15元天起,即将恢复原价。

每个人都会有记忆,尤其是童年那些甜蜜美好的时光总会不时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我出生于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一个叫石门沟的深山区。石门沟是个群山环绕的深山小盆地,只有西面一个天然生成形似石门的出口,故而得名石门沟。沟内各类自然景观鬼斧神工,星罗棋布,四季景色迷人,因此也有小龙门的美称。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身影诗篇。

石门沟有四龙庙和赵沟两个大队,十几个自然村如花瓣般散落在石门沟的山山坳坳里。在石门沟更幽深的山谷里还有一个叫南岭的大队,由于也需要从石门出入,所以也就属于石门沟的范围了。

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一上半学年,我一直在四龙庙学校读书。从学校的后门出去是个大操场,因所在地方是沙性土壤,下雨后地面也没有泥潭,石门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为期三天的庙会便在这里举行。

河南是戏曲大省,渑池更是戏曲之乡,戏曲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每年的庙会,都会连唱三天大戏。赵沟、烟地沟、丁羊沟的豫剧,羊角岭的曲剧,王沟村的越调,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年,羊角岭的曲剧在公社乡场唱了三天三夜,人们的评价还挺高的。赵沟的豫剧也曾唱到新安县,赞誉度也非常高。可人们经常看早就没有了新鲜感,庙会就请外地的剧团来助兴演出。

每年进入三月,我们就期盼着庙会的日子早些到来。通常农历三月十九下午学校就会放假,让我们有三天可以高兴的日子。那时候的庙会特别热闹,小商小贩早早就用白石灰圈出了自己的领地,日杂百货、小吃饮料、雪糕水果、农资衣服,应有尽有。农历三月十八,村里已早早把戏台搭好了——在操场上面的土台上,立几根大木桩,四周用荆笆靠上,顶上拉一块帆布棚就是戏台。农历三月十九下午戏班就来了,他们在学校的伙房做饭,晚上就住在我们的寝室里。

农历三月二十早上,商贩们早早就把摊位撑了起来。晚上就睡在摊位上,一直到三月二十二下午才收摊。一大早,山里的人们就吃过饭,从山山沟沟四村五乡赶过来,原本宽敞的操场瞬间变得拥挤起来。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嘻闹声,山民们的谈笑声,把操场装得满满的。不到九点,演员也装扮好了,戏台上乐队的弦也调好了。在乐队阵阵欢快的开场乐中,幕布缓缓拉开,演出就开始了。

或坐或站的人们眼睛紧盯着戏台,眼珠子随着演员的表演转动着。调皮的孩子们则趴在台口上,看着扮得花红粉绿的演员议论着,过不了多久就消失在拥挤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来说,最具诱惑力的还是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和摊位上的各种美味零食。

经不起小商小贩叫卖声和美食诱惑的孩子们,一个个站在摊位前,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些美食,口水和鼻涕拉得老长也全然不顾。他们在人群中兴奋地找到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软磨硬泡,拉着他们来到摊位前。大人们从破衣烂衫的兜里掏出用手绢裹了好几层的零钱,递到商贩手里。一毛钱五个的花米蛋、五分钱一块的雪糕、一毛五一瓶的汽水、两毛钱一斤的橘子、两毛五一斤的甘蔗、五分钱一包的瓜子、一毛钱十个的水果糖……就到了孩子们的手中,这些都能让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

那些没有买到零食的孩子,羡慕地盯着小伙伴手里的美食,大口地咽着口水。当然,也有幸运的时候,购买了美食的小伙伴会分享一点给朋友,于是,快乐遇到了美好的传递。但幸运也不是常有的,那些日子过得紧巴家的孩子,会偷偷捡一些别人扔的瓜子皮,含在嘴里,只为品味那里面藏着很少尝到的调料香味。有的孩子会去捡商贩扔掉的甘蔗根或是坏橘子,挑一点认为可以解馋的部分偷偷躲在角落里品尝。更有一些孩子,去捡别人扔掉的雪糕棒,放在嘴里去咂那一丝香甜。现在想起来,除了伤感还有心酸,可那却是那个年代孩童们最美好的记忆。

一场戏落幕了。伴随着下场戏的预报声,操场上的人群便涌向通往各村的路口进行分流。为了省下那两毛钱一碗的饭钱,多数人都选择回家吃饭。操场上留下的只有那些小商小贩和家境相对富裕的人。他们去到饭摊前,大方地叫上一碗面条或者饸   。一些离家相对较远的人,因为舍不得两毛钱的饭钱,便在河滩的石头上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就着河水,一顿饭也就解决了。

农历三月二十这一天商贩们是卖不出多少商品的。因为在村民们的概念中,庙会头一天卖的东西都很贵,等商贩们感觉买东西的人少了自然就会降价。从第二天开始,各个摊位前的村民们便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挑选着自己需要的商品,在最简单的讨价还价中,口袋里那些为数不多的零碎钱也流进了小商小贩的腰包。

人多,就会有小偷的光顾。只要哪里有集会,他们就奔波到哪里。俗话说贼不走空,他们总会在恰当的时机下手。商品挑好了,价格也讲满意了,可是装在口袋里的钱却不见了。在挑选商品的摊位前,突然某个人惊慌失措地大叫了起来。接着,山里人那特有的粗鲁的骂声就出来了。骂够了,气还没消,看戏的心情也没有了,就拉上孩子回家了。

当然,也有运气不好的小偷。刚把手伸进别人的衣兜就被抓住了。一声厉喝中,被一群人围住,拳打脚踢一番,接着被大队治保主任捆起来交送派出所处理。那时候的公社派出所就一个老民警,我还记得他叫张德英,在段村派出所工作了好多年。

三天的庙会结束了,山民们也回归了平静的生活状态。我们也该返校上课了,可总有几天还沉浸在庙会的喜悦中。上课总会走神,也不能专心听讲。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还会把庙会上买的零食从书桌里拿出来偷偷吃点,下课后和小伙伴们谈论最多的则是什么东西特别好吃,或者谁在庙会上买的新衣服有多漂亮。偶尔也会到操场上去回味戏台上演员们的呓呓呀呀和华丽演出。当然,最值得孩子们回味的还是那些吃到的或是没吃到的美食。

有一年,庙会在四龙庙生产队的老戏楼举行。我还记得那次是渑池县曲剧团来演出的,听说马奇和周玉珍也来了。至于到底来没来,那时候的我太小,还不能确定,只记得他们的《寇准背靴》和《风雪配》唱得特别好。后来马奇和周玉珍都成了河南曲剧的名家。那年唱戏还有一个小插曲,正唱着戏,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演员们从台上下来去躲雨,结果因穿的戏装太长,一个女演员被拌了一跤,摔了一身泥,直到现在我还有印象。

再后来,学校操场被村里人盖房子占用,庙会就不在学校操场举办了。印象中,庙会在四龙庙的庙场举办过几次,但最多的是在四龙庙河滩的麦场。

如今,庙会还在一年年地举办,戏还在一年接一年地唱,可看戏的村民却越来越少了。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老人和少有的几个商贩摊位,再也看不到当年的老雪糕和花米蛋了……

武威便民加微cairen0123
关注微帮公众号
拼多多大额优惠券
微帮微博